內文試閱:對奢豪鞋子的迷戀,從此開始
對奢豪鞋子的迷戀,從此開始
鑽石或許不再是眾所周知的女性最佳夥伴。她們更珍愛的可能是Jimmy Choo和Christian Louboutins的鞋。
還記得嗎?電視影集「慾望城市」中的凱莉,寧願把珠寶和金錢交給匪徒--「但我的Manolos不行」。
我這裡要說的,正是現代人迷戀鞋子的緣由。如果不是路易十四時代的製鞋者,如果不是太陽王個人對高跟鞋的熱愛,凱莉可能會留下其他東西,馬可仕夫人擺在櫥櫃裡的也可能不是鞋子,而是迪奧的禮服。
愛秀美腿的國王
令現代人迷戀奢華鞋子的鞋業轉變,不僅開始於路易十四統治時期,也因為太陽王本身就是個鞋迷。
「路易十四有雙美腿。」當時的人經常這麼說,他自己想必也這麼認為,所以幾乎從不錯過任何秀一腿的機會。
他也很幸運,生活在一個男性將腿視為裝扮重點的時代(這種新時尚當然也受到他的鼓吹):以精美刺繡裝飾的緊身上衣和背心都夠短,足以露出大半條腿,這對一個自認為雙腿最美的國王而言,真是再方便不過。
在他父親的時代,無論是貴族或中產階級男性,都會穿靴子遮住腿部,這些靴子通常都高及膝蓋,因此幾乎只會出現在盛大場合。路易十四貶抑了靴子的地位,只在騎馬打獵時才穿,使他可以展示各式各樣華麗的鞋子,這樣的穿著習慣也一直延續到今天。
直到1669年2月13日,國王最後一次公開跳舞之前,他經常在宮廷舞劇中擔任主角,藉機展露雙腿、美妙的步法和美麗的鞋子。里戈(Hyacinthe Rigaud)於1701年畫的太陽王像,無疑是路易十四最著名的畫像(圖4.1),盛裝的他風度翩翩的秀出完美的舞者裝扮,儘管依當時標準,六十三歲的他已是耄耋老人。
鞋史上最光輝的時刻
史上最富裕的時代之一由這樣一位君主統治,似乎再自然不過。直到17世紀以前,男鞋和女鞋幾乎並無分別,事實上,由於女性的鞋子被長裙遮住,因此通常不比男人的鞋子美麗。隨著17世紀開展,女性的鞋款也愈來愈多樣化。一般認為,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是鞋史上最光輝的時刻。
17世紀前半,鞋子成了新法國風貌的主要元素,也是另一個法國手工藝匠擅長的領域。後人穿的各式鞋與靴,幾乎都在路易十四統治期間發明。從後來稱為「路易型」或「路易法式」鞋跟,到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蜜兒拖鞋,所有當時最受喜愛的款式都由法國鞋匠設計發明(圖4.2)。
路易型鞋跟有優雅曲線,鞋底一直連到足弓,再往下延伸到鞋跟前側,使得女鞋看起來更輕盈、更修長。那位沉迷於時尚報紙的時尚迷(參見本書圖3.4)所展示的,正是風靡全歐的曲線型時髦鞋跟。
古今鞋匠第一人
根據鞋匠工會第35條法規,工會成員製造的每隻鞋子都必須打印上「特別記號以供辨認製作店家」,這個記號可視為現代名牌鞋的起源。
然而17世紀還不算是高級鞋匠的時代,製鞋者的名氣還不足以名留青史。不過有一個人例外,這個鞋匠獲得的至高榮耀可說不在Manolo Blahnik之下,他就是國王的宮廷製靴師傅雷斯塔吉(Nicolas Lestage)。他為王室主顧發明的靴子,肯定是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雙。
為國王打造夢中「鞋」
雷斯塔吉的故事有如真人版的《穿靴子的貓》(Puss in Boots)。這則古典童話敘述一個磨坊主人的兒子,因為遇到一隻懂得利用靴子的貓,而從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變成侯爵。不過,雷斯塔吉並未借助於狡猾的貓,而是自己找到方法,利用靴子贏得君主的心。
我們最初發現雷斯塔吉的蹤跡時,他是波爾多城這個時尚小池塘裡的一條大魚。他位於帕勒芒街(rue du Parlement)的店生意極好,雇了20個人,就連店名「穿靴子的狼」(Loup Botte)也透著童話氣息。
那個年代的人形容雷斯塔吉是「pour la regale ne」----
最佳派對小子與派對策畫人。雷斯塔吉與這個在位時間極長,並且注定也是「pour la regale ne」的國王很早就建立關係,甚至早在國王結婚與獨立主政之前。
1659年,路易十四人在波爾多,他的公開行程是協商與西班牙公主的婚禮。另外,還有一個非常、非常隱密的行程,似乎是去和他年輕時的摯愛曼西妮(Marie Mancini)作(就我們目前所知)最後的道別。
曼西妮是當時法國首相馬薩林主教(Cardinal Mazarin)的姪女,馬薩林不願她妨礙一樁偉大的政治婚姻,而將她從巴黎驅離。雷斯塔吉就像童話裡那隻狡猾的貓一樣機伶,發現機會來了。
他甚至沒有量過國王的腳,就製作出一雙據說令人屏息的男鞋:「鞋子上百合(亦即fleur-de-lys,三瓣的鳶尾花,是法國的王室紋章圖案)層層相疊,純金閃亮(這或許有些誇張),由金黃色的東方絲綢製成,並以君王色彩(深藍色?)的府綢襯裡。」羨慕吧,凱莉。
儘管沒有量尺寸,鞋子卻恰恰合腳。(我就說這是童話嘛!)這雙美麗的鞋子讓年輕國王陶醉不已,甚至將夢中的女孩徹底拋到過往。
他穿上這雙鞋,不是為了討好如影星伊麗莎白‧泰勒般美麗的曼西妮,而是為了迎娶長相平庸的西班牙公主。(她顯然終其一生都十分愛慕花邊新聞不斷的丈夫。)
有人說,婚禮當天路易對新鞋的關注不亞於對新娘的關注:「在大喜之日當天,肅穆莊嚴的氣氛中,他完全沉浸於雷斯塔吉的傑作。」
無縫靴製作之謎
這自然是個美好關係的開始。在波爾多相遇的4年後,即1663年6月26日,雷斯塔吉又帶著一份豪華大禮來到巴黎,並因這雙靴子一炮而紅。
羅雷(Jean Loret)在8月5日出刊的時事報《歷史繆斯》最後插了一則快報:「宮廷上上下下都對一件驚人傑作議論紛紛,這項發明實在太新奇,簡直前所未見。」是什麼「奇蹟」能讓所有的人行注目禮呢?
「一顆大鑽石嗎?異國的野獸嗎?來自美洲的新種玫瑰嗎?以上皆非。」
「那到底是什麼呢?」
「保證你不敢相信,」記者終於透露:「是一雙獻給國王陛下的無縫靴。」
「Des bottes sans couture」,無縫靴。它很快便被稱為「雷斯塔吉的傑作」,並「完全擄獲君王的心,雷斯塔吉於是有幸雀屏中選,成為唯一能為最偉大的國王製鞋之人」。
1665年4月8日,雷斯塔吉的榮升之日,他召來家鄉最高層的法治單位人員,正式宣布他在職業與社會上的新身分地位:路易賜封他為「製鞋大師」,並晉升為貴族(而Jimmy Choo至今只獲得英帝國的勳章而已)。
為了讓人永遠記得這位御用製鞋師傅的新階級,國王為他定製一個盾徽--一隻靴子頂著一頂王冠,背景除了代表王室的深藍之外還飾以百合,並送他一張遍布百合的地毯。
雷斯塔吉自豪的將地毯掛在他那生意興隆的店裡,上方並且懸掛著君主肖像。路易也在畫廊裡懸掛一幅雷斯塔吉的畫像做為回報,畫像上標示著「Maitre Nicolas Lestage, il est miracle de son age」,意思是「雷斯塔吉大師,當代的奇蹟」。
我們之所以能知道這麼多雷斯塔吉的傳奇故事,是因為還有另一項證據足以證明這首位製鞋名人對於當代的影響。不錯,Manolo Blahnik在倫敦的設計博物館辦過作品回顧展,也的確有部分鞋樣設計圖如今已經付梓。但今日有哪位製鞋名家敢誇口說:有本上百頁的詩集專為他發行,而且有數十位詩人寫詩讚揚他的手藝呢?
唉,詩多半很乏味--前面所引述那些不甚了了、滿是雷斯塔吉生平的詩句,全都摘自這本1666年的詩集。但事實終究是事實,那雙靴子顯然觸動了一個夢幻時代的幻夢。
藝術家藉由創作所能獲得的最高地位,也莫過於此了。
詩集卷首的插畫複製了這位御用製鞋師傅的盾徽,只不過十分粗糙。
此外,
還有雷斯塔吉的畫像,畫中的他由於新職位--「雷斯塔吉爵士,國王的製鞋師傅,1665年」,而顯得威嚴自豪,眼神充滿自信,不愧為肖像得以流傳後世的鞋匠第一人。
寫出以下讚揚詩句的詩人確實厚顏,他們將無縫靴描述成現代世界的一大奇蹟:
「不僅空前,而且絕後。」
「無敵的羅馬人民,稱頌汝等之不朽功勳吧,然汝等讓位之日已到,昔日榮耀已然褪色。
今日呈現於吾人眼前之靴,極盡理性與自然之能事。」
姑且不討論這些吹噓之詞,事實上,沒有人知道雷斯塔吉究竟如何做出毫無縫線的鞋子。
這是一項「鞋匠藝術奇蹟」,有位詩人記錄了一些為解釋這項奇蹟而發明的理論。有人說他利用部分象鼻;另一名詩人認為他用的是母鹿皮或幼鹿的脖子。有位智者懷疑雷斯塔吉效法吹玻璃的技巧,「一口氣吹出這件藝術品」。
甚至有人以為雷斯塔吉用了絞死之人的腳皮--不過從來沒有人形容路易的靴子腳趾處呈現分開狀,因此很難想像這個方法行得通。
最廣為接受的看法是,每隻靴子都是由小牛腳剝皮製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