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石滋宜/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


據我所知,現在有許多企業經營者,因為之前投入產品研發的資金過於龐大,同時,眼看著產品在當前市場正熱,所以往往產品還未完全,便趕著將產品推入市場,為的是避免錯過產品發表的黃金時期,同時,也爭取在短時間內換取現金以降低經營壓力。

然而,經營的現實固然可怕,但萬一產品真有瑕疵、或功能建置不足…等問題發生時,又該如何面對消費群眾呢?

某位企業主管表示,可以成立客服電話、網路服務…等機制應變,一旦顧客發現問題,可以在任何時間、利用各種管道向企業反應,企業也必定會提出道歉和補償的解決方案。


不過,這種彌補方式,當真能獲得消費群眾的認同與諒解嗎?

又若,產品的問題危及消費者安全,屆時,企業即便拿出再多的金錢、甚或領導者鞠躬致歉,能挽救品牌被唾棄的危機嗎?


幾年以前,松下手機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,持續幾年都達三成以上,成績斐然,不過這樣的景況,隨著松下發行P503i手機後,始有了轉變;原因是,這款新手機發生故障,讓消費者十分不滿,迫使松下必須採取大規模的回收措施,當然,此舉也造成松下巨大赤字,市佔率驟降僅剩一成左右。


另外,日本三菱汽車旗下專營卡車製造業務的子公司Fuso,兩個月前因輪軸問題,緊急召回卡車檢修;日前又調查出該公司出廠的卡車,疑似因離合器零件瑕疵以致釀成交通事故,故三菱再度召回近20萬輛卡車及大客車進行檢修作業。

想當然爾,三菱此舉除了須擔負巨額盈虧,誠信問題更是搖搖欲墬。


所以,企業千萬不可忽視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細節和問題,也不要僥倖的以為,小問題就不會對產品造成傷害影響,認為問題小容易解決,就毫無顧忌將未完全的產品貿然推出上架;如此一來,儘管短時間內擁有進帳獲利,然而,長遠來看,企業因顧客不滿意而需付上的代價,必格外沉重。


我經常強調:要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做對,否則,事後必定得承受因錯誤造成的惡果!

企業經營也是同樣的道理,不僅要時時將顧客滿意牢記在心、更要確實付諸實行,在產品製造的第一時間就堅持這樣的原則,真心提供最完全的服務給顧客,讓每位顧客都能享受到最佳的產品及服務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line 的頭像
    caline

    ca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